您的位置:好站点 >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是什么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是什么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2023-03-20 20:30 洞庭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是什么

望洞庭是一首著名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洞庭湖畔上望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以“望洞庭”为题,共八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句“望洞庭水,烟光凝处”,表达了李白站在湖畔上看到的壮丽景色:水波浩淼、烟雾弥漫。第二句“无人不佩服”表明此处的风光令人惊叹不已。第三句“山光水影共映处”表明此处山光水影相映成趣,使得此处风光格外动人。

随后的四句中,前两句用来形容此处的风光之壮丽:“峰回路转不见底”、“海天一色无纤尘”。而后两句则用来形容李白对大自然之敬畏之情:“道生常异心向何处”、 “神仙也难逃此劫难”。

望洞庭水 烟光凝处 
无人不佩服 峰回路转不见底 
海天一色无纤尘 
道生常异心向何处 
神仙也难逃此劫难 

这首诗所表述的是李白对大自然之敬畏之情。他站在湖畔上看到了壮丽的风光:水波浩淼、山光水影相映成趣、海天一片无尘、峰回道上不能看到尽头……这样壮阔的风光使得他感到敬畏而又惊奇:神仙也难逃此劫难……

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诗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赏析

此诗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望洞庭》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阅读全文
以上是好站点为你收集整理的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是什么 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4 好站点 haozhandian.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桂ICP备12005667号-31 Powered by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