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好站点 >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庐山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庐山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

2023-03-22 11:30 西林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庐山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指的是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的“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外事”。这句诗句表达了李白对庐山的情感,他深深地怀念这里,但却不能再去看到它的真实样子。

庐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名山大川。它有着浩瀚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庐山有着独特而神奇的风光:从千里之外可以望见它雄伟壮丽的大气;从近处可以感受到它清幽而神秘的气息。

    庐山有很多名胜古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清宫”、“九龙壁”、“天王殿”、“五龙寺”、“南天门”、“北天门”、 “六耳泉”、 “乾顶天竺寺” 等。此外,庐山还有很多传说故事:例如《女娲补天》、《张旭下五道口》、《孙行者上五道口》 等。

李白在《题西林壁》中写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棹此舟归浦. 万里送行胡雏归, 孤帆一片日随流. 信船已过万重山, 海上明月共归航.

    这些诗歌都表达出李白对庐山之情所在。他用情意将故乡与当时所在之地相对比;用忧伤将怀念与无奈相互勾勒出来。尽管如此,李白依然不忘故乡——尤其是庐山——并淡然而带有几分忧伤地写道: “庐山真面目, 自缘身外事! ”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庐山”的真面目。诗人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诗人自身在山中,诗人借此告诉我们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

《题西林壁》原文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注释

1、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位于江西庐山七岭之西。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3、各不同:各不相同。

4、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5、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题西林壁》赏析

此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含蓄蕴藉,思致渺远。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

《题西林壁》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题西林壁》作者介绍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阅读全文
以上是好站点为你收集整理的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庐山 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哪座山的真面目全部内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 2025 好站点 haozhandian.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桂ICP备12005667号-31 Powered by CMS